
200多斤的发动机缸体一个人根本抬不动,但全自动的AGV小车轻轻一托,就能让3台缸体全部就位……在重型卡车生产组装全过程接触不到几个工人,很多环节都靠“聪明”的智能设备自己完成。这是北京智能制造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底,全市已累计实施近百个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项目,“十四五”时期还将打造10家世界顶级智慧工厂和100家智能工厂货数字化车间。
“智能制造”相对应的是“一般制造”。一般制造依靠的是人工,耗费的是人力和时间;智能制造依靠的是科技,讲求的是技术和速度。北京市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越来越多的一般制造业走上了疏解腾退和产业升级之路,诞生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工厂,越来越多的车间和生产线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更高效。据统计,从2017年启动实施“智能100工程”以来,全市已经累计打造近百个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项目,涌现出63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一批立足北京、服务全国的高水平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单项冠军企业,形成了“优势产品+标杆工厂”的发展模式,培育出万亿级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以智能制造引领北京高质量发展。百个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项目、千家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智能化升级迭代,基本实现了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全覆盖,在产业转型腾笼换鸟的过程中,高精尖制造业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工信部最近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再次强调要加快创新网络建设,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在5G新基建发展契机和政策红利支持下,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5G不是万能的,但没有5G是万万不能的”,工业互联网让整个工业制造业创下效率新高。北京正是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推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业协同发展,突破了一项又一项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攻克了一大批“卡脖子”技术,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扛起了引领中国智能制造前进的大旗。
制造业是根,智能化是魂。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也是首都转型发展的关键支撑。在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数字城市建设、“两区”建设中,智能制造都是最重要的动力引擎。北京要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的坚实支撑,依靠技术和人才的源源动力,以“魂”促“根”,发挥首都优势,创出北京特色,打造中国智能制造的新高地。
文章来源: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