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资金保障更加有力 基建项目集中开工 |
热浪滚滚挡不住项目建设的强劲步伐。在西安富阎新区各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塔吊林立、车辆穿梭、各种管道纵横交错,编织出一幅热火朝天的施工建设图。近期,湖北、陕西等地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江苏、河南等地相继出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具体举措……业内人士表示,进入秋季,工程施工条件进一步改善,加之债券、信贷、创新金融工具、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各类工具带来的资金加快到位,三季度一批重点基建项目有望集中开工,汇聚托举有效投资的强大合力,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料升至今年以来高位。三季度将迎施工潮“我们正全力推进项目主体施工。最近天气炎热,为确保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多管齐下,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坚守安全生产红线,科学合理安排工期和施工人员作息时间,全力做好人员保障工作,高效有序推进西飞民机研发中心项目施工进度。”西安富阎新区国产民机产业发展基地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多地集中开工了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万亿元。8月12日,湖北省举行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758个,总投资9063亿元。8月11日,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三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开工项目187个,总投资1987亿元。8月8日,位于辽宁省内的本桓(本溪至桓仁)高速公路、凌绥(凌源至绥中)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绥中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同时动工,3个项目预计总投资737亿元。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第一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近日在海口举行,集中开工项目9个,总投资14亿元。同时,多地出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政策,加力扩投资。江苏省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切实加大新型基础设施、交通、物流、能源、水利、城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民生、安全保障等领域投资力度,加快构建高水平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河南省近日发布的《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稳住经济大盘工作方案》提出,今年9月底前开工建设8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373亿元。到2025年,高铁(含城际)运营里程突破3000公里,运输机场数量超过6个,通用机场数量达到20个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航道通航里程达到2000公里,港口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以上。湖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意见》,提出重点围绕交通物流、水利、流域综合治理、数字经济、城市基础设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公共卫生、能源等8个方面,今年投资总额7800亿元。随着大批基建项目开工,7月份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速由负转正,结束了连续14个月下滑的态势。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销售各类挖掘机17939台,同比增长3.42%。“预计9月份以后,工程施工条件好转,将出现一波赶工的情况。”某大型央企施工企业一位负责人说。多路资金驰援护航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关键窗口期。促投资就是促增长,抓投资就是抓后劲。扩大有效投资,资金如何保障?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依法合规用好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推动新增的8000亿元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及时投放,引导商业银行、社会资金等跟进提供融资支持,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好稳投资积极作用。国家发改委日前强调,要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更好发挥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作用,切实加大力度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并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业内人士注意到,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正加快落地。8月12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海南省分行正式投放海南省首笔政策性金融工具5830万元,用于支持海口江东新区产业发展配套路网二期项目。8月11日,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成功投放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1971万元,该投资基金主要用于支持贵阳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一期项目建设。专项债方面,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今年以来各地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47万亿元,基本完成了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去年提前了半年时间。7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国泰君安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截至今年6月底,地方专项债限额还有1.70万亿元的富余量,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用足用好专项债限额,是巩固下半年经济恢复势头的可行之举。PPP也有望加快出力、继续加力。近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发布半年报显示,上半年PPP市场规模稳中有增,新入库项目279个、投资额4586亿元,签约率、开工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下半年PPP在稳增长方面的作用会进一步显现,预计PPP项目的数量会有所增多。”大岳咨询董事长金永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上半年PPP政策转暖,地方政府对PPP的信心明显恢复,新启动的PPP项目数量企稳回升,预计下半年PPP入库量会进一步增多。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增速比今年前5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当前支撑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不断增多,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副主任胡祖铨表示,当前经济有望回归合理增长区间,投资资金保障更加有力,项目开施工情况向好,有效投资空间正不断显现,如投资流向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粮食能源供应安全、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趋势愈发明显,高质量投资的成色越来越足,有效投资综合效应不断彰显。毕马威日前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中国经济观察》表示,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货运物流有序恢复、低基数叠加政策支持,预计三季度基建投资将进一步发力。“近期挖掘机开工小时数等数据环比明显增长表明项目施工情况改善。”国海证券分析师盛昌盛认为,随着专项债、银行贷款与社会资本等各类资金加快到位,三季度重点基建项目有望集中开工,引领新一轮施工热潮,预计三季度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将升至今年以来高位。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称,在项目建设进度加快、财政发力更加精准和项目储备较为充足等有利因素推动下,基建投资增速将进一步加快,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长13.7%。 转自:中国证券报 |
|
2022-08-18 |
县城发展,活力涌动潜力足(走进县城看发展) | |
开栏的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处理好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关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郡县治,天下安。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县城建设发展迈入新阶段。今天起,本报推出“走进县城看发展”专栏,访县城、谈规划、看发展、析经验,介绍县城建设新实践,展现新型城镇化的新成效,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很普遍,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城蓬勃发展的生动画卷徐徐铺展。江苏昆山,去年人均GDP约22.69万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标准;山东海阳,建成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首个供暖季减排二氧化碳33万吨;湖南浏阳,400多家企业、约30万从业者钻研花炮技艺,贡献了全球半数烟花……10年来,我国县城建设步稳蹄疾,县城发展质量明显改善,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阔步向前。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将为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6月5日上午,汽笛嘹亮,满载日用小百货、五金工具等商品的X8020次中欧班列从浙江义乌铁路西站启程,驶向西班牙马德里。累计开行2800多列的义乌中欧班列,折射出义乌经济的强劲脉动。中国义乌,世界超市。去年,义乌实现进出口总额3903.05亿元,同比增长24.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86628元,高于北京、上海。“10年来,义乌出口增长了5.4倍,进口增长了10倍,电子商务交易增长了6.1倍,从‘买全国、卖全国’走向了‘买全球、卖全球’,‘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欣欣向荣的义乌,正是我国县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年底,我国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约为1.6亿人,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约为0.9亿人,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65%。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推进县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有力。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我国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期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窗口期。”国家发改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县城建设,既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又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有利于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衔接配合。推进县城建设,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更澎湃。现阶段,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的差距很大,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1/2左右,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2/3左右。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扩大当期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开拓新的巨大投资消费空间。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介绍,《意见》分五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即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顺应人口流动变化趋势,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路径。”聚人口,扩就业,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世界一半的眼镜片在江苏丹阳制造;全球每三双袜子至少有一双来自浙江诸暨;湖南邵东一年生产的打火机,串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20圈……在“乡土中国”向“城镇中国”转型中,产业始终是县城建设发展的根基。有产业,县城才有吸引力,人口才能聚集。“产业配套设施可供众多企业共用共享,直接影响着要素是否流入和企业成本高低。推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夯实县城产业基础,才能促进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说。强优势,产业才有竞争力,发展才有空间。安徽天长,成立光纤光缆产业招商小组,编制光纤光缆产业链图谱,瞄准产业龙头、产业高端,从江苏扬州引进总投资10亿元、年产20万千米5G数据线缆项目,加速传统优势电缆产业向光纤光缆产业迭代升级。浙江德清,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错位发展农家乐和度假村等多种业态,壮大乡村民宿经济。2021年,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35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使“叶子”变成了“票子”。产业发展不搭“空中楼阁”,更不能“人云亦云”,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增强产业支撑能力,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才能培育本地产业和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畅循环,合作才有支撑力,要素才能汇聚。提升产业平台功能,根据需要配置公共配套设施,引导县域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健全商贸流通网络,发展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打造工业品和农产品分拨中转地;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改善县城消费环境……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通堵点,接断点,除盲点,消弱点,县域经济发展夯基础、提质效。育人才,增长才有持续力,县城更有活力。十多年前从村里搬到河南滑县锦和新城社区,谢艳枝从农民变成了市民,更从田间进入了车间,“政府对俺进行免费技术培训,俺现在骑自行车到家门口的服装厂上班,一个月挣五六千元,日子过得踏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特别是困难农民工的技能素质和稳定就业能力,更多新市民安居乐业,县城才更有凝聚力和创造力。补短板,惠民生,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县城建设发展关系县城乃至全县域的民生质量。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才能提升县城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县城的吸引力,要统筹市政设施‘硬件’和公共服务‘软件’建设,突出高效实用原则,缩小县城与大中城市设施和服务差距,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提升县城居民幸福感。”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王大伟说。——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宜居县城的硬件基础强起来。四川金堂,实施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十大工程,毗河3号橡胶坝将河道从90米拓宽至210米,有效缓解县城防洪排涝压力。江西贵溪,开发智慧水务监管平台,推广智慧水表应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漏损率和运行成本双降低。提高县城对人口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县城的市政公用设施需要不断改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健全防洪排涝设施,加强老化管网改造,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数字化改造,县城生活才能更安心、更便捷。——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宜居县城的普惠服务优起来。公共服务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江苏溧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使县内就诊率达90%。在吉林梅河口,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与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展开合作,更好满足吉林省东南部200万居民就医需求。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在福建闽侯,2020年至2021年,建成教育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7个,近2000名教师参与校际有序流动;在河北固安,新改扩建近百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新增学位3.8万个,城镇“大班额”现象得以消除。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推进县城建设,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优质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城乡差距正在持续缩小。——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宜居县城的生态环境靓起来。沙河,广东博罗的“母亲河”。曾经,粗放发展导致岸上企业随意排污,沙河一度成了“纳污河”。铁腕治污倒逼污染企业转型升级,污水塘变身科普生态公园,截至去年年底全县累计建成污水管网214.14公里。如今,沙河水质均值优于Ⅲ类,博罗人自豪地说:“‘岭南万户皆春色’名不虚传。”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县城人居环境和整体面貌,也是县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国家发改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县城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将更好满足居民文化和生态等需要,彰显县城绿色人文风貌。该负责人表示,我国有1866个县及县级市,数量大、类型多,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县城建设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推进县城建设要严守“五条底线”,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守住历史文化根脉,防止大拆大建、贪大求洋,严格控制撤县建市设区,防止盲目发展新城新区和炒作房地产,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把县城这个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建强建好,带动乡村共享发展成果,广袤大地上的“小城故事”定会分外精彩。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08 |